「個人運動」對過動兒的優勢

不是每一種運動都對 過動兒 是有效的。相較於群體運動,過動兒在一對一的訓練之下較容易獲得更好的成果。

 

團體運動有什麼問題呢?

根據運動指導員羅伯特.格拉巴多(Robert Giabardo)的說法:「 過動兒 很難理解群體遊戲中的規則和策略。」他也補充說:「以橄欖球為例,要能夠贏得比賽,運動員除了把自己的位置顧好外,還要時時關注隊友的行動及位置。」

在團體運動中,要使任何一位孩子處於高專注的狀態很不容易,而對於過動兒,這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羅伯特說:「通常過動兒都不會看其他球員,所以在比賽過程中時常被球打到或被撞傷。」

任職於華盛頓兒童發展中心的兒童專家—派翠西亞.昆恩(Patricia Quinn)則說:「相較於橄欖球,打籃球的情況可能更糟糕。因為他們要了解比賽規則,還要學習跑位以及關注甚至預測隊友的下一個行動;這些正是讓過動兒無法表現好的原因。」

另一位專家也同意以上的看法,他表示:「過動兒不知道怎麼跑位和防守,他們只想自己運球。因此,打籃球會讓過動兒感到挫折,這是因為籃球球員必須要能夠在同一時間展現出許多不同的技能,如跳、跑、傳球及運球,這對於過動兒來說太困難了。」

昆恩從場邊常觀察到:「他們拿到球後通常直接投籃,或者跑位錯誤。這使過動兒們常被吼罵,甚至會有家長告訴自己的孩子不要把球傳給他們;這實在是令人十分洩氣,因為這正是你最不想看到過動孩子被對待的方式。」

 

關鍵在於「個人運動」

一般來說,過動兒在教練一對一指導下的表現其實是比較好的。這也是為什麼過動兒較能夠在單獨體育運動項目中取得成功,像是游泳、跳水、摔角、武術和網球,甚至是需要高度專注力的擊劍和騎馬項目。

即使以上這些運動本身看起來就是一項「單獨的運動」,但透過團體課的方式學習也能幫助過動兒培養良好的社交及人際行為。而以游泳、摔角和網球來說,                                                                                                                                                                                                                                                                                                                                                                                                                                                                                                                                                                                                                                                                                                                                                                                                                                                                                                                                                                                                                                                                                                                                                                                                                                                                                                                                                                                                                                                                                                                                                                                                                                                                                                                                                                                                                                                                                                                                                                                                                                                                                                                                                                                                                                                                                                                                                                                                                                                                                                                                                                                                                                                                                                                                                                                                                                                                                                                           其實也是有組隊,差別只在於團隊策略的成分較沒有團體運動來的多,而老師的指導也是針對單人而不是多人。

當在個人運動中輸了比賽時,由於責任不會過度放在團隊某一位成員上,也減少了過動兒心理的壓力及負擔。在這個情況下,與其去指責隊友,家長不如利用機會讓孩子能夠理解比賽輸的原因並教導孩子學習接受這個結果,反而會對過動兒有很大的幫助。

 

最大的對手是自己

個人運動非常有利於孩子在社交及其他許多行為上的發展,但是參與運動這件事情對過動兒來說並不簡單。為了能夠取得運動佳績,首先要有足夠的自制力專注力,這些因素在課堂上原本就是造成過動兒困擾的原因,也因此到了運動場上,這樣不定的因素就會被放大而影響他們的表現,換句話說,在場上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

另外,過動兒也伴隨著學習障礙,這會影響他們的組織能力、空間概念,也使得他們無法完整地理解遊戲規則和策略。除了容易分心的症狀外,其他會造成過動兒無法在體育方面取得好成績的因素還有:

  • 無法按部就班:過動兒不喜歡聽遊戲規則就想直接開始進行活動或玩遊戲。
  • 衝動:過動兒通常依照他們直覺做事,與策略性或規則性相關的遊戲內容都難以遵守,同時,他們也無法有耐心的排隊輪流玩遊戲。
  • 注意力不集中:比賽的參與度很低。有些運動是很需要專注力的,像是棒球;在比賽過程中要讓過動兒專心是很有挑戰性,過動兒常常會在比賽中被抓到在做白日夢或是一副無所事事的樣子。
  • 低挫折忍受度:過動兒最無法接受「輸」的結果,如果輸了比賽可能會讓他們出現暴怒、發脾氣和其他不適當或甚至出現身體方面的攻擊行為。

 

挑選適齡的運動項目

過動兒的精神年齡狀態是要比他們實際年齡還要再小3歲,特別是在情緒上和與人相處的方面,這也同時說明了為什麼他們與同儕相處時較容易出問題。試想,把一位11歲的孩子想成8歲的樣子,你就比較容易接受並明白許多他的行為。

相較於強制同年齡一起進行學習的學校,過動兒在運動場上是可以選擇比他年紀小的孩子進行互動,如此一來也能夠持續的幫助過動兒在一項運動上面至少堅持個幾年,最終,他們也就能慢慢與同儕相處並閃閃發光。

 

武術的魔力

武術是昆恩提倡給大部份過動兒的一項運動,像是跆拳道。「武術的精髓在於控制學習控制自己的身體,要能夠行雲流水;冥想(內在的自我控制)也是學習跆拳道的其中一個要素。」而跆拳道因為需要讓孩子依照步驟展現招式,所以教練會以單獨指導代替群體訓練,這樣也能夠降低孩子分心的機會。

另一個長遠的正面影響便是武術儀式,例如向指導老師鞠躬,昆恩深信:「儀式對 過動兒 來說是有很大的幫助,因為這會幫助他們自然的展現良好行為。」對於大部份的我們來說,生病時,時間到就會知道要吃藥;對於過動兒,如果沒有了儀式的輔助,那麼他們就會忘記在刷完牙後吃藥。武術儀式能夠幫助並教導過動兒在他們的生活中學會接受以及發展對的行為模式。

 

改變 過動兒 的運動方法

僅管團體運動對過動兒是個隠憂,也並不是每個過動兒都能夠在團體運動中取得佳績,依然有不少過動兒還是被強烈建議去參與團體運動,因為對於準備好的過動兒來說,參與團體運動是一項激勵自己且能夠有療癒的機會。

無論過動的孩子們選擇團體運動或是個人運動,身邊有位善解人意的教練或是指導員,適時地為他們調整內容便是決定他們能否在體育項目中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團體運動的調整應該是設計成能夠讓孩子保持對運動的興趣以及讓孩子能夠全心全意的參與運動,並降低孩子感到無聊或是直接放空的機會。就以棒球來說,能夠調整的項目可以有以下這些方法:

  • 時常改變訓練方式來保持孩子的專注力。
  • 每五分鐘就改變守備位置來重新刺激過動兒對比賽的注意力,特別是被安排在外野位置的孩子。
  • 儘量安排過動的孩子在常活動的守備位置上,保持忙碌可使他們在比賽中的參與度變高。
  • 練習時也可讓孩子在不同位置進行訓練來保持孩子們的參與度。
  • 當過動兒在等待上場的期間,給他們一些簡單的任務來幫助他們遠離麻煩,並幫助他們建立使命感以及自我價值。

實際上,即便是個人運動也會有進行調整的需要,一位任職於美國德州休斯頓的擊劍教練就會讓過動的孩子在練習時有小休息時間。擊劍俱樂部所租下的練習空間其實是個娛樂中心,而租這裡就是為了讓這些孩子們在兩小時的擊劍訓練時間中,能夠利用小休息時間看電視、吃零食或是玩玩桌球,做些與擊劍不同的活動。

過動兒 的家長們是孩子在體育運動項目取得成功的重要關鍵,特別是在孩子年紀小時就要幫他們選擇對的運動項目並持續努力。昆恩提醒家長:「必須要仔細的找出孩子擅長的運動項目,他們對哪種運動是有興趣的以及孩子的個性與所選的運動項目是否吻合。即使同樣都是過動兒,運動項目也都不見得一樣。」

預約諮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