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抹瑟縮的身影——李老師的心聲

一抹瑟縮的身影,怯弱的躲在媽媽身後。「倫倫,她是李老師,李老師想跟你玩。」媽媽語帶耐心地,介紹我給倫倫認識,善誘著身後的小人兒,希望他願意打聲招呼,或是願意看我一眼。但回應媽媽的是,躲在媽媽身後的小手擰了擰,更拉緊了媽媽的褲腳,帶著哭腔的,「不了!不了!倫倫不要!不了!不了!倫倫不要!」連拉帶跑的想奔出治療室的動作。

 

這是我跟倫倫第一次見面的場景,至今我仍印象深刻。那張白淨的小臉上,搭配著的是盛滿了恐懼、焦慮、緊張的雙眼。媽媽告訴我,一般孩子喜歡的聲光玩具、搖搖馬、唱歌、到公園跑跳,對倫倫來說都是惡夢!倫倫不喜歡任何會發出聲響的玩具,甚至連媽媽輕聲唱兒歌時,都會因此動怒大哭。在日常生活上,剪頭髮、剪指甲、毛巾擦臉等日常事務更是夢魘!從前面媽媽簡述的問題中,可以知道倫倫有明顯的感覺統合失調問題,連帶的影響了倫倫在日常生活上很多事情的參與程度,也少了很多動作經驗與人際互動的機會,更讓媽媽時常有想幫忙卻無能為力的無奈感。

 

「李老師,我該怎麼做?強迫倫倫接受這些事情就會好嗎?可是他總是因此爆哭,我不知道要怎麼幫忙他!」媽媽的一句話,強而有力的撞擊到我。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可以怎麼做?

 

「倫倫,我們來去釣魚吧!金魚、烏龜、青蛙都在水池等我們喔!」在聽到這句話後,哭聲嘎然而止,一雙小眼對上了我的眼,眼底仰起晶亮,但也充滿疑問與不確定。試著讓媽媽帶著倫倫慢慢靠近我,拿走我位置前方的海底生物拼圖,起初的遲疑隨著一片片的拼圖正確無誤的擺入拼圖板中,逐漸過渡到可以漸漸放開媽媽的手,再到願意看著我,從我手上拿走拼圖,再到讓我牽著前進。簡短幾句的描述,卻包含著小人兒逐漸放鬆探索環境的過程,也讓媽媽感動得無以復加。即使是一小步,孩子願意鼓起勇氣向前走,我們就該報以熱烈掌聲。在活動的過程中,我也會視倫倫的動機與能力,漸進的加入不同的器材,讓倫倫多跑些、多出力些、多滾些、多跳些。在第一堂課準備結束時,與媽媽說明完倫倫的狀況後,我也教導媽媽觸覺刷與關節擠壓,以及如何幫倫倫作按摩,幫助他放鬆,增加倫倫的情緒穩定程度與減少夜醒次數,希望他能一覺到天亮,一些居家能實行的運動、親子教養與引導技巧。在習得這些「秘笈」之後,我看到媽媽眼底閃爍的是希望與找到方向的感覺,和玩得盡興的倫倫帶著笑意的一同離開治療室。

 

「李老師,有做運動真的有差!好神奇!這個禮拜的倫倫我覺得比較好帶了!」這是第二堂課,媽媽一看到我說的第一句話。在第二堂課中,對新事物接受度很低的倫倫在引導下,自己爬入一層輪胎中,再來是兩層輪胎,引來媽媽連連的驚呼聲!「李老師,為什麼?妳做了什麼?為什麼他願意嘗試了!他以前什麼都怕的!謝謝妳,今天他好棒喔!」我笑著回應,「媽媽,我沒有靈丹妙藥。我只是順著他的動機與玩性,給了他所需要的感覺刺激與提供他動作經驗而已!孩子的改變,治療師的專業是需要的,但同時也需要孩子與家長的配合與努力,回家作業的執行度怎麼樣呢?」只見媽媽翻開聯絡簿,密密麻麻紀錄著這一周回家作業(運動)的表現與滿滿的打勾符號。「媽咪,妳也要記得感謝妳自己,努力不懈又盡責的陪著倫倫一起作運動進步!」這是我給媽媽的回應。

 

當然敏感神經的調適度與穩定性,不是一蹴可及的!在課程中,倫倫對聲音拼圖與鞦韆強烈的反感,仍然容易引發情緒,但我知道,我們急不得,一步一步穩定踏實的朝對的方向走,才是進步之道。課程中,仍不斷提供倫倫適量的前庭覺、本體覺、觸覺活動,配合回家運動的執行。倫倫從腳需要碰到地板的鞦韆,漸進的可以接受稍微離地的鞦韆,到現在可以開心的坐在飛機鞦韆上,放鬆的跟我討論海底生物有哪些是哺乳類!從不願意踩、爬到高處或是搖晃的平面,進步到願意在引導下爬到繩梯最高處!從唱兒歌就生氣,到願意一邊打拍子一邊哼唱,或是接受生活中的各式聲音,例如:吹風機聲、鞭炮聲…等。

 

對比現下在治療室中,時而奔跑翻滾,時而坐在鞦韆上,跟我開心互動的孩子,過去那個瑟縮的身影和現在的倫倫簡直判若兩人。若說以前的倫倫是隻膽小怯弱的兔子,那麼現在的倫倫我會說他是隻羽翼漸豐,好奇心十足,準備展翅的雛鷹。看著倫倫開心的笑顏,家長信賴的眼神與放鬆的神情,我也更加確定當初選擇作治療師的初衷是正確的。我想再過不久倫倫會開心自在的在遊樂場中追、趕、跑、跳、蹦的。

 

若在我的工作中,能為孩子帶來一些改變,進而增加整個家庭的生活品質,許孩子一個快樂、燦爛、開心的童年。看著孩子克服困難,當下眼底閃爍的星光、臉上大大的笑意、開心的笑聲、感受到的成就感的一刻,這些都是我選擇成為治療師的初衷與支持我在工作中,保有源源不絕的動力加油站。

預約諮詢